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社区人防工程布局理论研究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3日   作者:李琨、向超文    来源:湖北省人防建筑设计院    【字体: 】   阅读:


社区人防工程保障系统布局分为城市防空、社区建设两个方面,宏观布局和微观布局两个层次。

从城市防空角度,社区人防工程保障系统规划要立足于城市的综合防护和社区人员防护。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集行政、经济、金融中心、重要机构等为一体的城市已经成为战争潜力的所在,城市必然是最早遭受打击和遭受最重打击强度的区域。因此,社区人防工程保障系统在城市防空上应把握以下几点:

1、把社区人防工程放入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总体布局中考虑,依据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发展水平、建设重点、整体布局和步骤,将各社区合理定位与衔接,保障社区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在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社区人防工程的布局,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人防工程利用率,对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社区人防工程的规划布局有别于战略性、技术性很强的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而是更多地从实际指导和操作层面出发,结合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改造,进行执行性的计划取向和务实取向,强调选择性、指导性,而不强调约束性。通过具体的、针对性的、综合性的计划,弥补实际人防工程建设与总体规划之间的缝隙。

3、社区人防工程的布局不仅要对本社区内的布局形态进行合理的优化,还要考虑作为城市总体布局的有效节点进行综合的结构形态研究,保障可拓展性和可衔接性。实现一个或若干社区为主,以区域的眼光来考虑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充分整合、优化配置各社区人防工程的防护资源,寻求区域整体的防护布局,使城市防护更加稳定有效,防护资源更加节约,布局形态更加完善,达到提高城市整体防护效能的目的。

从社区建设角度,社区人防工程保障系统的布局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社区概念和社区规划理论的引入,使得社区人防工程建设在完善社区功能,履行社区职能的重点和落脚点。

1、社区作为未来城市发展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是城市构成的主要单元,是具有很高程度社会内聚性为特征的群体,研究社区内人防工程的规划与布局,不能将城市总体人防工程布局的形式简单生搬硬套进来,相对于不同的社区,由于社区性质的不同,社区功能也不尽相同,有居住型社区、工业型社区、商业型社区、行政型社区等,因此,社区人防工程建设的重点,布局的形态都应有所不同。例如在居住型社区,人员掩蔽和疏散任务较重,在工程布局,空间设置上就应从这个方面入手;而在工业型社区,由于重要经济目标集中,抗灾抢险任务较重,应多设置专业队工程等。

2、发挥社区优势,依托社区组织管理系统,人防工程的布局可由人防部门、社区管理、开发单位和社区人员共同考虑,统筹安排,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优化组合,高效地发挥社区人防工程的作用,有效保障社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社区内人员隐蔽工程的布局与建设,就应保证社区成员中现有组织团体及家庭尽量分在一起;保证人员井然有序地进入掩蔽位置;保证社区人员从居住地进入掩心蔽部的路线最佳,行进距离最短等等。

从宏观层次出发,可将城市社区放到城市区域大环境中进行讨论,解决社区人防工程布局与城市、区域人防工程总体布局的衔接关系,界定其工程类别和功能。讨论社区人防工程规划布局与城市管理、社区管理的关系,研究社区性质、环境位置和社区政策、文化对社区人防工程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讨论其社会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

从微观层次来看,可将社区人防工程规划布局落实到人、地关系,讨论城市社区人防工程规划布局所面对的主要内容和内部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模式和可操作性等问题。通过对社区建设发展水平进行描述、评价,了解该社区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通过合理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调节,哪些该完善,哪些该克服。为社区建设发展、人防工程建设起个导向功能。


上一篇: 【中国国防报】江苏省人防工程普遍设置标识让群众一眼辨识“地下长城”
下一篇: 早期核辐射的防护